大鲵的销售目的地遍布全国,但由于广东是全国大鲵批发的集散地,梁景棠主要的销售点仍集中在广东。通讯员 王焌鑫 摄
大鲵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通讯员 王焌鑫 摄
说起“娃娃鱼”(中国大鲵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国家二级重点?;ひ吧?rdquo;,但原来在鼎湖区的青山绿水之中,却隐藏着一个占地130余亩的养殖场,专门饲养食用用的中国大鲵。是什么吸引了场主前来投资?这些年他又遇到了什么故事呢?
在肇颐珍稀养殖场,记者见到了该养殖场的董事长梁景棠。作为顺德人,他从2003年开始到鼎湖区开展大鲵养殖。“因为鼎湖这边山好水好,环境也好,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它的特点就是对于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找了很多地方去对比以后才定下来鼎湖的。”
目前,梁景棠的养殖场已经有15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摸索出一套“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从养殖场育苗,农户经过培训后领取鱼苗,经过两年的养殖,成鱼后将可售的大鲵(约4-5斤重)运回养殖场再统一出货,每年的出货量不定,但每一批都可达上千斤。
大鲵的销售目的地遍布全国,但由于广东是全国大鲵批发的集散地,梁景棠主要的销售点仍集中在广东。近年来的交通发展也让他获益不少。“以前道路相对还是不算很方便,同时大鲵又需要比较低温的环境才能生存,所以商家来我们养殖场拿货或者我们往外运都会有运输风险。”梁景棠回忆道,“但是近年来的路变好了,尤其是广佛肇高速通车以后,高速路口就在我们养殖场的不远处,这就大大保障了我们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见证大鲵的批发成交价从1300多元一斤到100多元一斤的几次大起大落,梁景棠却笑言自己并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他坚信,只要自己出产的大鲵质量好,市场价格的波动并不会使他的业务遭受太大的打击。
“刚开始将大鲵进行人工繁殖技术试验以及摸索提高成活率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些曲折的,但是万事开头难嘛,我们去请教养殖专家。在中国水产科学院王海文工程师的指导下,采取生产性调整和生态调节的方式,幼苗的成活率现在已经可以到95%以上。”梁景棠介绍道,“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之下,技术还可以继续攻克,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高六层、长期采取空调保持稳定气温的幼苗培育场内,记者见到,工人将一框框新鲜的小鱼作为食粮投放到池中。据悉,大鲵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
“由于对于食物以及生活环境的洁净程度要求高,出现疫病的几率少,营养价值高,大鲵在市场上是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最近几年整体成交单价都在下降,更多的普通消费者都开始了尝试。”梁景棠介绍道,“所以我们也有开展电商的分装业务,根据要求去进行小包装的分装销售。”
目前,梁景棠正在着手调整养殖规模以及资金投入,以求在鼎湖的青山绿水之中,培育一个国内最大的大鲵驯养繁殖基地。
记者 梁惠明 通讯员 王焌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